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是麻醉科推荐配置设备
麻醉科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1)中对麻醉科的基本要求、麻醉科制度与规范建设、麻醉前质量控制、麻醉中质量控制,麻醉后质量控制、麻醉医疗交接管理、妥善处理与麻醉相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院感防控管理、建立质量控制和改进管理制度等内容作了充分说明,本共识修订由国家麻醉质控中心、CSA常委和CSA麻醉质量管理学组共同完成。适用于具有麻醉科建制的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及非公立医疗机构)。
共识中对设备设施及耗材管理要求明确指出 :脑氧饱和度检测仪 是麻醉科推荐配备设备
表1注:A 高度推荐;B 推荐;C 建议
共识还对麻醉过程中质量控制明确指出
•全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无创或直接动脉血压 (高度推荐)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体温、麻醉深度、脑氧饱和度、神经肌肉功能等监测(建议)
麻醉过程中的氧耗
脑血氧饱和度反映的是脑组织氧供和氧消耗的平衡。手术临床过程当中,疼痛的刺激,开刀、手术切口等多种情况都可增加大脑的氧耗。患者体温高,机体代谢增加,也会相应增加大脑的氧耗。另外,感染也会增加机体消耗,例如新冠肺炎的病人。脑组织的损伤,神经功能调节的紊乱都有可能增加脑组织的耗氧量。
手术过程中,脑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但是供血不能及时跟上,再由于手术过程中失血,麻醉的原因使机体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这些个矛盾综合在一起就很容易造成脑组织的缺氧。
据相关数据显示,手术过程中脑缺氧发生率高居不下,其中主动脉弓术中脑缺氧为73%,心脏手术为60%;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为25%;俯卧位脊柱手术为36%;胸科手术为56%;开颅手术为18%;腹部手术为26%;沙滩椅位肩关节手术为80%。
与此密切相关的围术期卒中发生率为: 冠脉搭桥术发生围术期脑卒中,62%是由栓塞引起的脑缺血梗死,出血性脑卒中约占1%。 在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中,由于脑血管血栓形成引起的脑卒中占68%,颅内出血引起的脑卒中占5%。 非心脏手术,由于栓塞引起脑卒中为34%,出血性脑卒中为4%。据相关资料显示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与高死亡率、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因此,脑血氧饱和度应该引起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关注。
临床上检测脑血氧饱和度多通过在颈动脉和颈静脉埋置导管,不定期采集颅内血样,然后将血样放置于血气分析仪内进行检测。这种方式往往只能在某些时间点进行数据采集,监测时受环境制约较大,不能作为监护手段进行脑氧实时监测。
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这一现象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根据广义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利用近红外光可以实现在人体、脑、骨骼肌等组织血氧浓度的无创伤测量,从而对组织在不同环境下的组织氧耗量、血流供应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基于此,利用波长在 700~1000nm的近红外光,通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不同进而精确计算出脑血氧饱和度。从而实现局部脑组织血氧的无创、实时、精准监测。
中科搏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近20年脑血氧监测技术积累,自主研发生产的无创脑血氧监护仪和可穿戴式无线式脑血氧监测头带,可用于脑部血氧饱和度以及组织血氧饱和度和指脉血氧饱和度的连续、无创监测,可实现脑部血氧饱和度的无线监测,为临床血氧监测提供可靠的新方法。